名节重于泰山,利欲轻于鸿毛的含义
名节,简言之就是名誉、气节、203守."名节重于泰山,利欲轻于鸿毛".名节和利欲是不相容的,重名节必然要轻利欲,重利欲必然会轻名节.重名节,就是在个人利益与名节发生矛盾时,能够把名节放在第一位,不因贪图利欲而违背原则,不因追求私欲而失去203守.注重名节,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封建社会,名节被士大夫们视为立身之本、为官之道,历代清廉有为的官吏无不重名节胜于身家性命.就算是贪官赃官也往往很注重官声,贪赃枉法时也不忘找些理由借口来掩人耳目,甚至沽名钓誉.
婠字含义?
婠是一个汉字,拼音是wān,
释义为体态、品德美好.
婠是左右结构,部首为女,
总笔画数为11.形声字,从女官声.
还有一个读音:
[ wà ]
〔~妠(nà ㄋㄚˋ)〕小儿肥胖.
"管"这个字它的竹子头和下面的官字各代表什么意思?
(1) 形声.从竹,官声.本义:一种类似于笛的管乐器.后泛指管乐器..竹子头表示乐器的材质,官字在古代表示器官,代指人.人的器官在靠近一种竹制品,即人可以吹的竹制品
"棺"是什么东西?
棺 【guan】
棺
guān
〈名〉
(1)
(形声.从木,官声.本义:棺材,装殓尸体的器具) 同本义.亦称:棺木,棺函,棺柩,棺衬 [coffin]
棺,榇也,所以掩尸.孝经郑注:"周尸为棺."――《说文》
棺之为言完,所以藏尸令完全也.――《白虎通》
阳作木棺,有虞氏用瓦棺.――《古文考》
(2)
又如:棺材本(借指养老的钱);棺材座子(棺材下面的底座);棺尸(棺材中的尸体);棺衾(棺材和衾被.泛指殓尸之具)
棺材
guāncɑi
[coffin;casket] 盛载尸体以备埋葬的箱匣
棺材瓤子
guāncɑirángzi
[damn old men] [口]∶指快死的老年人(含诅咒意)
棺椁
guānguǒ
[inner and outer coffins] 棺材和套棺(古代套于棺外的大棺),泛指棺材
棺架
guānjià
[bier] 放置尸体或棺材或用来抬往坟地的架子
棺木
guānmù
[coffin;casket] 棺材,或用来抬往坟地的架子,有时指棺材及棺材架
棺
guān ㄍㄨㄢˉ
装殓死人的器具:~材.~木.~椟.~椁.盖~论定.
放置屍体的容器.希腊人及罗马人处理屍体的办法是埋葬及火化二者兼有.希腊棺形如甕,其状各有不同,六面形者似近代之棺,三角形者屍体呈危坐状.所用材料一般为烧结黏土,有时则以土包屍而焙乾之.西元时期以後渐用石棺.殷富的罗马人从小亚细亚阿苏斯(Assus)取得石灰制棺,据说能「溶化」屍体.加尔底亚棺一般用黏土甕,上端无盖;此甕绕屍体焙制,因黏土烤乾後棺口即不能纳入屍体.埃及棺乃已知最大石棺,一般极光滑,且外面雕有象形文字,通常为死者的生平.木乃伊匣按屍体之状,以硬木或漆纸板制作,外附象形文字.原始木棺,以树干当中劈开,挖空中心制成,今日仍在各原住民民族中使用.此种棺型,经刨平後用於中世纪欧洲人之无力备办石棺者.美洲印第安人有些部落用粗剖木棺;另一些使用龟壳纳入屍体.澳洲原住民一般以树皮为棺,但有些部落则用柳条筐.中世纪欧洲用铅棺,形似埃及之木乃伊匣.英格兰及苏格兰17世纪前使用铁棺.在美国,有时以玻璃为棺盖,棺内以铜或锌为衬里.用於火化之棺在所有文明国家皆以轻质物料制作.易於火化,馀烬极少.
郑码:FWY,U:68FA,GBK:B9D7
笔画数:12,部首:木,笔顺编号:
绞丝旁加一个官字怎么读
绾
wǎn
(形声.从糸(mì),官声.本义:系)
同本义 [wear].如:绾组(系结组绶);绾结(系结;打结)
盘绕,系结 [tie;coil up]
范进一面自绾了头发,一面向郎中借了一盆水洗洗脸.——《儒林外史》
又如:绾合(结合,系在一起);绾发(束发,结发.比喻少年);绾髻(束发编结为髻);绾角儿(古时孩童束发为两髻,形状如角,因以借指童年);绾束(缠缚);绾约(绾束,盘绕成结)
卷起 [roll up].如:绾袖子
系念;挂念 [miss]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绾别离.——唐·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
控制 [control].如:绾握(掌握);绾摄(掌握,统摄)
总管 [manager]
奉阳君专权擅势,蔽欺先王,独擅绾事.——《史记》
贯通;联系 [connect]
北邻乌桓、夫余,东绾秽貉、朝鲜、真番之利.——《史记》
将物件穿上洞挂起来 [string]
湘云便取了诗题,用针绾在墙上.——《红楼梦》
挽;牵 [carry on the arm].如:绾手(挽手;拉住手);绾合(牵线撮合)
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什么意思
一、"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出自明代于谦的《无题》.
意思是——
把名节看得象泰山一样重,把利欲看得象鸿毛一样轻.
就是表明自己清高,不是贪图利益的人.
二、附原文如下:
无题
明.于谦
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
所以古志士,终身甘緼袍.
胡椒八百斗,千载遗腥203.
一钱付江水,死后有余衰.
苟图身富贵,胶剥民脂青.
国法纵未及,公论安所逃.
三、作者简介:
于谦(1398——1457年),字廷益,号节庵,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明代著名清官、民族英雄.明朝永乐年间进士,曾巡按江西,巡抚河南、山西,政绩卓著.正统十四年(1449),
在蒙古族瓦剌部入侵,发生土木之变,明英宗被俘,明王朝危在旦息.于谦临危受命,任兵部尚书,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主张,力阻南迁,亲自指挥数十万军民进行了名扬青史的北京保卫战,击退瓦剌,挽狂澜于既倒,在中国历史上抒写了壮烈辉煌的一页.于谦加封少保,总督军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