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恨,不知所踪一笑而泯"这句话出自哪里?
出自汤显祖的
《牡丹亭》的题记,意思是:感情不知道怎么产生的,但爱的却十分的深,恨不知道去了哪里,一个笑容就泯灭了所有的仇恨.
1、《牡丹亭题词》原文:
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荐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
传杜太守事者,仿佛晋武都守
李仲文、广州守冯孝将儿女事.予稍为更而演之.至于杜守收考柳生,亦如汉睢阳王收考谈生也.
嗟夫,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自非通人,恒以理相格耳.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
2、译文:
天下女子的多情,难道还有像杜丽娘那样的吗?梦见那位情人就得病,一病而迅即不起,以至亲手描绘自己的画像传于世以后就死了.死去三年了,又能在冥冥之中寻求到所梦的人而复生.像杜丽娘这样,才可以称得上是多情的人了.她的情在不知不觉中激发起来,而且越来越深,活着时可以为情而死,死了又可以为情而生.活着不愿为情而死,死而不能复生的,都不能算是感情的极点啊.梦中产生的情,为什么一定不是真的呢,天下难道还缺少这样的梦中之人吗?一定要挨到男女同席了才算是成亲,等到挂冠辞官后才感觉安全的,都是只看事情表面的说法啊.
记述杜太守事迹的故事,模仿了晋代武都太守李仲文、广州太守冯孝将儿女恋爱的传说.我稍加改动而写成了这个剧本.至于杜太守拘押拷打柳梦梅,也就象汉代睢阳王拘押拷打谈生了.
唉,人世的事情,不是人世所能理解透彻的.自己不是学问贯通古今的人,所以常常用"理"去加以推究了.只是一味强调(杜丽娘死而复生与柳梦梅结合的事)从理的角度看一定没有,又怎么知道从情的角度看一定存在呢?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什么意思?
你问的那句话是出自汤显祖的《牡丹亭》的题记,那段原文是'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荐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翻译下来的意思是:"天下女子的多情,难道还有像杜丽娘那样的吗?梦见那位情人就得病,一病而迅即不起,以至亲手描绘自己的画像传于世以后就死了.死去三年了,又能在冥冥之中寻求到所梦的
人而复生.像杜丽娘这样,才可以称得上是多情的人了.她的情在不知不觉中激发起来,而且越来越深,活着时可以为情而死,死了又可以为情而生.活着不愿为情而死,死而不能复生的,都不能算是感情的极点啊.梦中产生的情,为什么一定不是真的呢,天下难道还缺少这样的梦中之人吗?一定要挨到男女同席了才算是成亲,等到挂冠辞官后才感觉安全的,都是只看事情表面的说法啊."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这句话出自汤显祖《牡丹亭》题记.
原文:
"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荐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出自是明朝剧作家汤显祖的《牡丹亭》的题记.
翻译:
天下女子的感情,难道还有像杜丽娘那样的吗?梦见那位情人就得病,一病而迅即不起,以至亲手描绘自己的画像传于世以后就死了.死去三年了,又能在冥冥之中寻求到所梦的人而复生.像杜丽娘这样,才可以称得上是有情的人了.她的情在不知不觉中激发起来,而且越来越深,活着时可以因为情而死,死了又可以因为情而生.活着不愿为情而死,死而不能因为情复生的人,都不能算是感情的极点啊.梦中产生的情,为什么一定不是真的呢,天下难道还缺少这样的梦中之人吗?一定要因为进献枕席才成为亲人,等到辞官后才成为亲近的人的,都是只看事情表面的说法啊.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再而衰,三而竭.什么意思
自汤显祖的《牡丹亭》的题记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后面是 曹刿论战 里面的
这二句话在一起没有什么特别的意思,就是一开始爱的疯狂,时间长了,累觉不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