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口中的大白兔是指什么
大白兔作为中国最知名最受人们喜爱的糖果,陪伴了无数人度过了他们的童年——最初人们因其香醇的奶味与简单好记名字而记住它,但到现在,随着大白兔
慢慢进入我们的生活,让孩子吃大白兔已经成了一种本应做的事;大白兔奶糖不仅是中国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而且产品更是经销全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国际市场上经久不衰的大众宠儿.大白兔经典奶糖系列现主要有:经典原味、酸奶味、红豆味、清凉味、巧克力味等.
大白兔奶糖更是很多国人的童年记忆,许多经典的电视剧和电影里都出现了大白兔的身影,如:电影《三峡好人》、《生死罗布泊》、《钢铁年代》、《山楂树之恋》、《合约情人》、《同桌的你》,以及上映不久的《狼图腾》等;电视剧《金婚》、《士兵突击》、《那些年那些事》、《女人帮》、《爱情公寓》、《狼图腾》、《两个女人的战争》等等.2014年,大白兔投资拍摄了青春偶像剧《红色青橄榄》,由166演唱的主题曲《你是我的糖》更是为大白兔度身定制的歌曲,传唱度很高.大白兔品牌发展至今依旧活力无限,不断传递分享着快乐.
《生死罗布泊》观后感
有牺牲,有希望,有重生
—— 《生死罗布泊》观后感
"神秘的罗布泊,美丽的罗布泊......"影片一直插叙这首歌,震撼的音效把我带入了那一望无际的戈壁,荒无人烟的大漠.我从来没有去过新疆,也没有见过大漠,但我内心却很向往,我一直向往那些环境恶劣的地方,希望了解自己的生存能力和承受能力,更喜欢那种绝望后的重生之感.有幸因为好友的推荐,看了这部叫《生死罗布泊》的电影,这部电影带给我的不仅仅是震撼,更让我了解到了作为一名地质工作者的艰辛.
电影讲述了上个世纪70年代,一只由八人组成的地质分队在科技水平还是相当落后的情况下深入罗布泊的腹地罗中以及罗北寻找钾盐的故事.影片开始,一行八人,三辆车行驶在寸草不生,荒无人烟的沙漠上,漫天滚滚的黄沙和地下的车印形成了独特的风景,让人多少有了大漠孤烟直的沧桑和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悲凉.但是我们的地质队员为了给国家找到钾盐,为了向外国人证明我国不是一个资源贫瘠的国家,责无旁贷的进入了死亡之海——罗布泊.
影片有很多很多的地方让我感动:为了找矿,地质队员睡在露天的沙漠中,风餐露宿,沙漠天空的星星格外亮,伴随着他们进入梦乡,而这恰恰是暴风雨前的平静,沙漠中的气眼是导致大地塌陷的祸根,这就好像沼泽,瞬时夺走一名队员的生命,第二次气眼的发生,使行驶的汽车瞬间消失;
经过了重重生死考验,这只地质小分队终于到达了此行的目的地——罗中,而原本八人的分队也变成了五人,但这并不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消息,按郑工所说,罗中是孔雀河,塔里木河,车尔臣河三条河流的交汇处,每年都有数百万吨的钾元素在罗中沉降,然而郑工却忽视了一个在当时地质勘查当中还不占主流的高山沉降理论,看似海拔最低处并不在罗中而在罗北,这样一耽搁,原本就不足的补给越发的紧张,这是一个不得不做出生死选择的时刻了,最终决定由阿队长,郑工和冷工继续深入罗北,在那里,他们终于找到了此行的目标——卤水,看到这里,我也不禁为他们感到无比的激动和兴奋,然而危险并没有因此而结束,戈壁滩上忽然刮起的沙尘暴让深入罗北找钾盐的三个人失去了方向,找不到车子,只好步行回营地,阿队长为了能继续寻找钾盐甚至瞒报牺牲人数,郑工为了找到钾盐执意前行,为了将卤水带出沙漠,在汽车不能行使的情况下,五个人分开步行,记得郑工对他妻子说的一句话:为了钾盐,我们必须分开行走,为了孩子,我和你必须分开走.那是让人多么心酸的一句话啊,多么别无选择的一
句话啊.谁不想和自己最亲的人一起走啊 .
郑工大一早悄悄一个人走了,因为有五个人,所以必须有一个人要单独走,郑工是怕剩下的人落了单,才悄悄走了.而阿队长为了寻找郑工,追了去,那高大的身影就这样消失在大漠中......
影片的最后,只有三人活了下来,四人死亡,一人失踪.如今耸立在罗布泊腹地的大型钾盐冶炼工厂,正是我们这些伟大的地质工作者用生命换来的.郑工的妻子冷工站在丈夫的墓碑前说:"一辈子,我们就做了一件事,就是为国家发现的钾盐."
是啊,地质工作者为了投身在地质事业中,他们牺牲了爱情,牺牲了家庭,甚至将自己的生命都献给了大地.正是他们的牺牲换来了今天科学的发展,进步.他们更是用生命书写了地质队员无私奉献的丰碑.致敬!
这是朋友写的,自己做了点修改,看你是否满意.
写一部关于地质电影的观后感?
《地质师》讲述了六十年代北京一群石油地质专业毕业生的人生故事.女一号卢敬,成绩优异,心地善良,性格温婉,一心想和昔日的同学一起奔赴一线工作,但却被安排做了一名地质专业的老师.她深受两个男主角的喜爱,洛明和罗大生,很明显她更爱的是洛明,可洛明更爱的是石油事业.在命运的安排下,罗大生利用了洛明的学术成果调回了北京,如愿抱得美人归,但二十多年来却深受这件事折磨.回京后的工作也做的不是很开心,终日如陀螺般忙碌,却毫无建树.洛明历经千辛万苦,爱石油事业甚至爱过他的生命,最后成了国内有名的石油地质专家,可婚姻生活却相对平淡,用他自己的话说:结婚嘛,不就找个人过日子.同学刘仁命运颇为坎坷甚至是凄惨,不幸因伤残疾,但幸运的是妻子曲丹对他不离不弃,俩人相依为命,谱写真挚的爱情.
除了这些主要演员以外,给我印象深刻的还有那位邮递员,她是个勤恳踏实的好工人,工作态度热情饱满,退休时依然对这份工作充满了依依不舍之情.我觉得她才是最能代表那个年代的普通人.她反映了某种阶层的固化,她是接了妈妈的班成了邮递员,她的孩子又接了她的班,在这个岗位上重复着生活.我觉得那个年代的人就是这样,她们习惯于体制内的生活,习惯于付出,她
们真诚又热情.处在七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浪潮之下,那一代工人身上更多的都是"集体"的痕迹.
既然当初是想看他们表演的,我就说下我对演员表演的感受吧.
总体来说,我觉得人物特点表现的都有,但是不够精彩,台词功底没看出来是专业的,男生演的比女生好.在老年人物的扮演上,除了罗大生和洛明,我觉得只有他俩演出了老年人的气质和人物该有的内心戏,其余诸位感觉变化不大.比如,铁英的年龄跨度是从二十多岁到五十多岁,可我在那个姑娘笑靥如花的脸庞上,没看出太多的差异.
人物特点鲜明的刘仁,他是很爱耍宝的人,但是演员似乎耍的不够贫,台词讲的也不顺溜,没有把刘仁的特点表现出来.刘仁的性格是属于比较倔强的,又面临了人生的巨变,从一个活泼好动的青年变成了一个终日与轮椅为伴的人,他老年时的状态其实是该有些落魄和无奈的,但是我只看到演员抖动的"帕金森"手,在眼神里未捕捉到那种该有的情绪.还有洛明,中老年时期的演绎比青年时期更出彩一些,可能是宽大的军大衣把男主角有些发胖的体型遮掩了.
舞台布置,基本还是还原了那个时代.道具、音乐和灯光,我觉得都还不错,毕竟是毕业大戏,四年的学习就在这一出戏展示,学生们都很用心.军绿色的球鞋、肥硕的棉裤、水瓶茶缸,满满的八十年代风貌.贯穿整个话剧的音乐也很流畅,为幕后人员点赞.悠扬的长笛恰当的舒缓了剧情的节奏.灯光的调度我也没看出什么缺点.毕竟,我看的话剧也不多,懂得也不多.
《地质师》,我感受最深的是命运的无常.在变化多端的命运面前,我们每个人都渺小的如同蜉蝣一般,时间也总是毫不留情的在我们身上留下印记.剧目开始前那个扎着两个麻花辫子青春俏丽的姑娘,恍惚间,岁月就给了她满头白发,容颜不再.三十年的人生故事浓缩在短短的一部剧中,让人心底不禁生出一丝苍凉.同样的学习生涯,有人安安稳稳当了一辈子教师,生活无忧无虑,但还是留下了遗憾;有人成了残疾,却收获了真挚的爱情;有人看似得到了爱情和事业,但内心却饱受折磨;有的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么多故事交错在一起,才有意思,才值得人去回忆.上天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更没有什么所谓的人生赢家,因
为,你始终赢不了命运.